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生活知识 > 不管穷养还是富养,别让这种感觉影响孩子一生

不管穷养还是富养,别让这种感觉影响孩子一生

来源:全查网 更新时间:2016-04-25 16:24:17

文章导读:近几年,关于穷养还是富养的争论在社会上愈演愈烈。然而,大家似乎倾向于把视线聚焦在物质上,却忽视了孩子究竟需要什么。这就很容易让

  近几年,关于“穷养”还是“富养”的争论在社会上愈演愈烈。然而,大家似乎倾向于把视线聚焦在“物质”上,却忽视了孩子究竟需要什么。这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难以摆脱的感觉——匮乏感。

  穷养 ≠ 勤奋坚强

  二姨就是这样的家长。他们夫妻双方收入都不太高,每每表妹想要什么东西,不管是玩具、新衣服还是课外书,二姨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

  “有什么用啊?没用的东西不要买!”

  就这样,表妹在二姨的“节俭主义”教育下长大,对小女生喜欢的粉嫩嫩亮晶晶的小饰品丝毫没有兴趣,她唯一的兴趣是刷题,因为那是“有用”的。

  后来表妹考上了本省最好的大学。但她没有以前那么用功读书了,反而开始逃课做家教挣钱。她手上一有闲钱就疯狂地买那些的亮晶晶、粉嫩嫩但“没什么用”的小玩意儿——发卡、戒指、小本子、钥匙链、卡包……塞满了两只箱子。我问她买那么多干嘛?她说:“不知道,看到就想买,不买就很难受。”

  我们无法评价二姨的“穷养”是否正确,毕竟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现在看来,她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

  比如:规定每个月只能买一个不超过N元的玩具。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想买一个很贵的东西,就需要选择攒几个月的额度来买。”

  比如:直接对孩子说“咱们家现在的钱有限,钱都用来做某某用途了。如果你这么想要这个东西,可以选择连续几天只吃素菜。”

  但是二姨都没有,对经济状况的焦虑,让她简单地把表妹的需求定义为“没有用”。

  于是,一旦离开家庭,那个缺钱又缺快乐的小孩子就从表妹心里探出头来,她追求童年的快乐,无限制地购买那些“漂亮但是没什么用”的小东西;还追求大量金钱,因为她的童年一直带着“缺钱”的烙印。

  \

  富养 ≠ 幸福满足

  那么,富养就一定不会带来匮乏感吗?

  未必!

  闺蜜就是这样的姑娘。她来自一个小城市,父亲是教育局副局长,母亲是高中一线教师,俩人双双从基层奋斗到现在,如今在县城里可以说是“人上人”了。

  闺蜜的生活水平一直很高,吃穿用度都是名牌,每个月的零花钱是另外三个室友的总和。每当她不开心,跟老爸撒娇时,老爸总是能及时地打过来500-1000元不等,让她花钱解心烦。

  爸妈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在妈妈工作的高中里历练几年,再通过爸爸的关系进入教育局,衣食无忧,少奋斗十年。

  然而最后,她在和爸妈大吵几架后,毅然跑到北京,进入了一个与教育毫无关系的行业。

  她在北京过得很艰难,每个月工资的一半都交了房租,但她乐在其中。

  她说:“现在我自由了,再也不想过任凭爸妈摆布的生活了,那样活着也没有意思。”

  她说:“从小到大,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家庭里的事,爸妈从来都没让我做过一回主,甚至连我的意见都没有问过。小到用什么样的作业本,大到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他们都直接决定了。”

  她说:“我知道他们特别怕我走弯路,可是他们从来都没问过我想走什么路。”

  那一刻,我终于知道她为什么喜欢“花钱解心烦”了——她只有在购物时才能感受到一点自己做主的存在感和满足感。

  \

  当心!匮乏感或许正在影响你的孩子

  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在不同方面存在匮乏感,包括不少家长。

  有的家长一看到玩具就不假思索地买给孩子,不买就浑身不自在。因为她小时候妈妈总是简单粗暴地拉着她从玩具店走开,是她内心深处的小孩子渴望那些玩具。

  有的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应该去学一门才艺,虽然她也知道“快乐很重要”,但总是心中不舒服。因为她才能平庸,需要靠优秀的孩子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撒开欢地玩就莫名感到恼火。因为她自己从小被严格管束,没有这样玩过,孩子的快乐引起了她内心深处的愤怒和嫉妒。

  ……

  感觉是不能骗人的,我们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需求,只好把这种匮乏感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再让大脑来找个借口——“这都是为你好”。

  然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却被我们忽略了。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五大层次:

  \

  1.生理需求:吃喝拉撒睡等。

  2.安全需求:觉得自己很安全,不会被抛弃、不会随时随地遇到危险,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等。

  3.归属需求:我是被他人接纳的,我可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感到爱与快乐。

  4.尊重需求:我有实力和自信来面向世界,得到独立和自由,受到别人的注意、欣赏、尊重。

  5.自我实现需求:我可以充分发挥潜力、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一切内心需求都是正常的!

  因为当人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时,就会自动想要体验较高层次的需求。但当某种需求被打断、压抑、无视,就会渐渐产生匮乏感。这种匮乏感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驱使着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来填补、满足。

  于是我们时常看到: 不少贪官都出身寒门,不少朴素的姑娘一进入大都市就迷失在灯红酒绿之间,不少家教甚严的“富二代”最终走向叛逆的道路。

  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

  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需求

  当然,绝大部分家庭的资源还没有丰富到能充分满足孩子各方面需求。而且,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要求也的确会让孩子不懂得珍惜。

  这就需要家长的处理艺术了——

  首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并在情感上认同孩子、接受这种需求。

  例如:当你的孩子想要一个有些贵的文具盒,你能看穿他内心需求究竟是什么吗?

  ?“因为班里其他同学也有,我也想要”——对应“情感需求”,他的内心需求是同学们的接纳、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因为我想在班里出风头”——对应“尊重需求”,他的内心需求是其他同学的注意和尊重。

  ?“因为这个文具盒很漂亮、好玩”——对应“自我实现需求”,他的内心需求就是这个很漂亮很好玩的文具盒,以及这个文具盒带来的快乐。

  然后,家长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来分别引导:

  ?如果孩子是想要被同班同学接纳,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同学不会因为你和他们用同一种铅笔盒就和你做朋友,找朋友需要真诚的品质和开朗的性格”等等。(当然,如果班里攀比成风,那家长就需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采取措施避免孩子被孤立。)

  ?如果孩子是想要出风头,赢得注意,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引起同学注意的方法,比如把兴趣发展为一种才艺、用开朗和真诚来换取友谊等。

  当然,最常见的情况:孩子单纯地就是很喜欢,怎么办呢?

  \

  这时,家长就需要判断孩子究竟是一时兴起,还是的确非常想得到了。

  至于分辨的方法,就是像《做最富的自己——歪歪兔财商教育童话》中的故事一样,让孩子做出选择:

  集市上,老牛在卖好看的风铃,有贝壳风铃、八角风铃、铜管风铃、歪歪兔好想买呀!但买了风铃,就没有钱买玻璃了,夏天快要到了,没有玻璃,蚊子苍蝇都会进来,这就麻烦了。歪歪兔要怎么办呢?

  这种选择看似容易,对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他要在“需要的”和“想要的”之间做出选择。

  选择“需要的”就意味着要暂时放下内心的欲望。

  选择“想要的”就意味着付出一些代价,比如等待一个月、减少零花钱、连续几个月都不能买玩具等。

  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如果他坚持要得到这样东西,那就按照约定,让孩子付出代价。同时,在孩子坚持到最后时表扬孩子,因为他敢于付出努力,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吗?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有些需求很难实现,甚至有违道德和法律。但即使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需求,在孩子内心深处,都一定有合理的地方。

  比如:沉溺于网络游戏,其实是因为从家庭和学校而来的压力太大无处释放。

  比如:跟着校外的小流氓收保护费,其实是因为家人长期对他施暴,他需要在那些比他弱小的学生身上找到尊严。

  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一旦出现,大多是因为孩子身边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出现严重问题。此时如果只是一味制止行为,治标不治本。

  因为此时,孩子需要的,恰恰就是我们对他的理解、关爱、接纳、信任……

  然后,让孩子明白道理,然后自己主动和这种需求说再见。

  \

  当匮乏感慢慢消失

  如今,表妹即将大学毕业,她说要在学校的跳蚤市场上把那两箱小件物品低价卖出去。她现在依然喜欢亮晶晶粉嫩嫩的东西,但在购买时越来越考虑实用性了。

  闺蜜来到北京后,三年内换了七个工作,才逐渐安定下来。她和家里的关系缓和多了,也渐渐地理解了家里的考虑,只是还是会坚持自己的决定。

  你看,哪怕是到了成年后,如果可以得到满足,内心的黑洞就会慢慢地消失。

  不过,这已经是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或经历了很多坎坷之后了。

  我相信,她们不会再用相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一代,因为她们已经察觉到了内心的匮乏感。

  但许多父母,还没有察觉到。

  如今,关于穷养还是富养的争论随处可见。但是我们认为,穷养也好,富养也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努力读懂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然后接受它,尽最大限度满足它。

  这时,你将会发现,其实孩子的需求是那么纯净而容易满足,一旦满足,就会快乐得从心中开出花来,然后自动走向正确的道路。

  不管穷养还是富养,别让这种感觉影响孩子一生是由歪歪兔早教原创文章——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通过综合训练+亲子绘本+关键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儿早教主题产品,从关键期的6大领域发展为重点,同时配合关键期的能力训练和各个阶段的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等相结合,培养宝宝好习惯好性格。

关键词:

责任编辑:chentao

资讯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