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全查网首页 > 字典首页 > 调

最新上架

新华字典

输入词语如 拼音五笔仓颉郑码电码四角号码、笔顺编号均可查询

调的定义

拼音 tiáo diào zhōu 注音 ㄊㄧㄠˊ ㄉㄧㄠˋ ㄓㄡ
部首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YMFK  仓颉 IVBGR 郑码 SLBJ 电码 6148
UNICODE 8C03 四角 37720 区位码 2187 笔顺 丶フノフ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字义

调(調)

tiáo ㄊㄧㄠˊ

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 和。调 谐。风调 雨顺。饮食失调 。

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 配。调 味。

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 停。调 处。

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 盈虚。

5、调理使康复:调 养。调 摄。

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 鹰隼。

7、挑逗;戏弄:调 笑。调 情。调 戏。酒后相调 。

其他字义

调(調)

diào ㄉㄧㄠˋ

1、乐曲;乐谱:曲调 。采菱调 。

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 。五声调 式。

3、语音上的声调:调 号。调 类。

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 。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 。格调 。

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 选干部。

8、调动:岗位调 整。

9、征集;征调:调 有余补不足。

10、调查:调 研。内查外调 。

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 档。

12、调换:调 座位。

其他字义

调(調)

zhōu ㄓㄡ

◎朝,早晨:《广韵·平尤》:“调 ,朝也。”

词性变化

調 diào〈名〉

腔调,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 [accent]。如:他带山东调;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调符(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 [tone]。如:高调

曲调,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音乐的旋律 [melody]。如:二黄调;四平调;调性(音乐名词);调门(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

调式,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 [mode]。如:大调

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style]。

谁爱风流高格调。——唐·秦韬玉《贫女》

又如:才调;雅调

意见、主张的基本倾向[main trend of the propositions]。如:论调;唱高调

另见 tiáo;zhōu

详细字义

调字详细字义

调字的意思

英汉互译

调字

相关词语

调的意思

康熙字典

调字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調 diào

〈动〉

(1)(形声。从言,周声。(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选拔或提拔官吏 [select or promote]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4)征用,提取,征发 [allocate;take over for use;requisition]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5)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6)调动 [shift;transfer]

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去来征战。——《西游记》

(7)又如:调人;调干部;调遣;调阵子(调阵。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调补(调动填补官职空缺);调派(分派);调拨(调遣分派);调三惑四(挑拨离间)

(8)转动 [turn;revolve]。如:调眼色(眉目传情,用目光示意)

(9)计算;调查 [calculate]

调立城邑。——《汉书·晁错传》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汉书》

(10)耍弄。通“掉”[show off]。如:调嘴(卖弄口舌。即耍嘴皮子);调慌(撒谎);调嚣虚(弄虚头,作假);调罨子(耍弄花招);调嘴弄舌(耍嘴,卖弄口舌)

(11)同“掉” [turn round]

杨志调过朴刀便打。——《水浒传》

基本词义

調 tiáo

〈形〉

(1)(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同本义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suit well]

调,和也。——《说文》

合得周密谓之调。——《贾子道术》

调和乐也。——《荀子·臣道》

弓矢既调。——《诗·小雅·车攻》

调悦者,情之道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帝善其调达,乃敕一御妓奏笛。——《晋书·桓伊传》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贾思勰《齐民要术》

(2)又如:调元(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调序(调和);调琴(调和琴弦,弹琴);调畅(调和通畅);调适(调和顺适);调调(风吹物摇动的样子);调变(调和,调理)

基本词义

調 zhōu

〈名〉

(1)清晨,早晨。通“朝” [morning]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周南·汝坟》

(2)又如:调饥(朝饥。早晨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况)

(3)另见 diào

英汉互译

melody mix move suit well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調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說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詩·小雅》弓矢旣調。《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張流切,音輈。朝也。《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

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徒弔切,迢去聲。《玉篇》選調也。《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

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

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增韻》算也。《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

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又《韻會》詩也。

又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说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

和也。从言周聲。徒遼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龢也。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也。與此互訓。和本係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从言。周聲。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方言集汇

粤语:diu6tiu4

English

transfer, move, change; tune

热门应用推荐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8-2015
苏ICP备12041738号
联系email: 65356537@qq.com应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