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 IT资讯 > 来,小米!一杯敬效率,另一杯也敬效率

来,小米!一杯敬效率,另一杯也敬效率

来源:全查网 更新时间:2018-07-08 07:00:46

文章导读:从决定香港上市的那一刻起,小米的2018注定是比以往忙碌的。6月28日,雷军在微博上晒了一张自己奔赴美国路演过程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下面一

从决定香港上市的那一刻起,小米的2018注定是比以往忙碌的。

6月28日,雷军在微博上晒了一张自己奔赴美国路演过程中拍摄的照片,照片下面一位网友评论:“看到雷总眼角的皱纹,为小米付出太多”,全查网小编看了挺有感触。

从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里的那碗小米粥开始,雷军和他的小米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这八年总体可划分为“两起一落”,可能有人认为正是中间那“一落”坚定了雷军让小米上市的念头。但其实,小米的上市主体小米集团早在2010年1月就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这说明,小米从一开始就有上市的打算。

7月9日,小米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这家来自中国的科技独角兽,最终将以17港元的价格、约539亿美元的估值开启资本化的新篇章。是的,在遭遇CDR紧急刹车、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究竟是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拷问后,小米IPO发行价最终趋于保守,低于此前券商们的预估。

不过保守也不是错。况且小米未来还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雷军说小米是“新物种”,新事物往往伴随争议,但也贵在“新”字。如果我们静下来思考,会发现小米的诞生壮大,为中国手机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带来至少两项重要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

小米模式的真谛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手机史上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iPhone。初代iPhone很快席卷全球市场,作为乔布斯的粉丝,雷军也第一时间入手了这款产品。

刚拿到iPhone时,雷军就被它极简的ID设计给震撼了。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沙发上仔细研究这款手机的不同之处,饭也没顾得上好好吃,看到最后眼中都闪着星光。除了感叹这台手机的完美,相信那时候在雷军内心深处,一定也曾问过,为什么我们造不出这样完美的产品。

为什么我们造不出这样完美的产品?为什么国人更信任国外进口的产品?

这也是雷军创立小米时一直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小米要解决的,也是小米的机会。后来雷军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这本书的序言中将答案凝练成一个词:效率。

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

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模式,也有很多人将小米模式孤立地理解为“互联网思维”,其实这些并没有抓到核心。

以手机行业为例。2009年,中国手机产量为6亿部,其中山寨手机就达到了1.45亿部,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当年的这些山寨手机,主要采用联发科TurnkeySolution一站式的芯片解决方案,手机外围器件、主板设计等也都由联发科以及其他方案提供商控制,山寨手机厂商主要就是负责一些外观造型设计、集成、抄板、整机测试等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出货速度非常快,成本低利润高。根据当时媒体的调查,一部700元的手机成本也就300元左右,可观的利润令很多厂商罔顾体验趋之若鹜。

▲数据调研机构iSuppli统计的国内山寨手机出货量,图自外媒Cellular-News

事实上,山寨手机只是当时中国很多领域制造业的缩影。雷军在一次演讲中也曾引述过服装制造行业的一些情况,和山寨手机类似,速度或许有,但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是指,第一,粗制滥造,产品体验非常差,不会有长期稳定的消费群体;其次,产品流通效率差,看着初期的利润可能很高,但经营粗放,为了表面的正规化需要作出超过小厂体量的铺张;庞大的渠道、销售网络可以流通到街头小摊,细到令人发指,但也占据很大成本,且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使行业利润暴跌,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其实我们看到,早前其他领域的传统制造业或多或少也存在上面的这些问题。记得2017年的两会,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和同行几乎干掉了所有的山寨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国产智能手机从山寨时代一步步走到崛起,可以说小米有“初始”的功劳。

我们经常说小米模式就是互联网思维,其实互联网只是工具,这背后有两大方针:

第一是专注于产品的用户体验,第二是提高产品流通效率。

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雷军想到的是用电商的方法提高流通效率,尽可能去掉中间环节,将精力都集中在产品的品质上,然后用仅高于成本几个点的价格来定价。还记得第一代小米手机1999元的价格公布时,在北京798艺术区发布会现场的惊呼声。没错,这个手机行业的“搅局者”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正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迅速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品牌。

七人创始团队个个都是大牛;为了争取最好的供应商不惜花近一年的时间谈判;着手MIUI操作系统时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这些事情在2010年左右对于一家刚起步的手机厂商来说几乎是没有的,可见创业伊始,雷军就将小米手机的品质和用户体验放在很高的位置。

有一个细节是,2011年在日本福岛遭遇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后的两周,久谈供应商无果的小米抓住机会,雷军、林斌和刘德亲自前往日本和夏普写上显示屏供应的事,这样的诚意感动了夏普,促成了后来的合作。

而在产品流通效率上,雷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美国零售巨头Costco的欣赏。

故事是雷军和金山的高管去美国出差,因为一些原因“参观”了Costco,雷军在Costco看了十几分钟,就明白了Costco的商业模式,并暗呼和自己的想法一模一样。Costco内的商品都是精心挑选、自己先使用过觉得好的,然后Costco卖的商品还十分便宜,毛利率很低,原因在于能够尽可能减少独立仓储、宣传等中间环节,并通过会员收费获得利润。

我们看到雷军常说的“铁人三项”也是如此:高性价比的硬件获得更多用户和流量,流量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得到盈利保障,令小米能够持续保持高品质和低价,同时推高销量,通过新零售获得更多用户,再回到高性价比的硬件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Costco内部照,图自Wikipedia

其实对于小米来说,新零售也不过是效率的体现,只不过电商是在线上,新零售在线下。

小米正是利用这样的模式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的发展,同时更倒逼制造业升级。没错,试想如果中国手机制造业一直保持山寨手机时代的粗制滥造,整个产业链如何进步?只有当你的产品品质、体验优秀,才能有销量和利润保证,有了这些,才有可能有新的产品,研发新的工艺,帮助供应商以及改造产线,甚至投资建立新的产线。当然,雷军也说过,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小米就是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改革产生的新型公司,小米一直提倡的新国货的本质就是供给侧改革。

雷军在一次采访时这样说。全查网小编很认同。小米对效率的注重,对于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小米生态链的竹林效应

小米对于中国制造业另一项值得称道的贡献是其独创的小米生态链模式。

如果说小米手机的崛起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兴起的风口,那么小米生态链就是为了抓住IoT物联网的风口。在这个风口上,对于小米这样一家公司来说,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效率!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截至2018年3月,小米已经投资孵化了超过210家公司,其中关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的超过90家,有30多家发布了产品,16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3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4家估值超过10亿美。而截至2017年末,小米Iot平台已接入超过800种智能硬件,物联网设备超过1亿台,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

▲小米生态链企业年销售额

物联网,未来趋势,很多企业都希望布局物联网平台?但这个事怎么做?谁去做?物联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手机,关系到的是和你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的硬件产品,如果企业自己去做,那注定是一个效率低下的方法,而且得把自己累死。

要迅速地去市场上扫描,抢公司、抢项目。

这是在决定做物联网时,雷军对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说的话。他们瞄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移动电源。事实上,在决定做生态链之前,小米就内部组织过一个小团队来做移动电源,除了电芯都是自己干,但效果并不理想,200多元的产品,成本就100元。后来,生态链的这个想法成型了,才重新寻找市场上的团队来做。

▲小米刘德,图自刘德微博

有意思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德从一位朋友那里了解了用iPad尾货电芯做移动电源的事情,受到启发,其实移动电源本质就是一个尾货生意,后来笔记本的18650电芯开始出现全球的尾货,随后小米迅速投了生态链公司紫米,通过三星拿到了最好的价格。移动电源第一仗的成功,坚定了雷军等人做生态链模式的想法。

小米和生态链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小米对他们投资但不控股,保持生态链公司的独立,同时为生态链公司提供方法论、价值观、基础设施、资本、品牌、工业设计等全方位的支持,生态链企业则能和小米智能协同服务、增加小米的品牌曝光、为小米提高营收和利润以及获得全场景的数据等。小米将这样一种关系描述为竹林生态:开始生态链公司从生态链组织“根系”吸收养分快速张大,自力更生后又能为根系和其他企业提供养分,彼此形成共生互助的关系。

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很大的借鉴意义是,很多时候我们认为企业做得越大越好,产线越多越好,但我们也要想想,企业大了,产线多了,效率是否就会下降?或者说维持效率的成本是否就会提高?我们常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库存去产能,而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则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样本,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做,那样一定会分散注意力,但也并不是不做,换个角度、思维,同时也要保证专注、效率。

一杯敬效率,另一杯还是敬效率

一家能始终保持高效率的企业,运气总不会太差。

这是全查网小编对小米做的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保持高效率,在任何条件、市场下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眼下正是智能手机出海潮,全球化是国产手机的共同课题,而小米目前中国大陆外最成功的地方自然是印度,进入该国三年半后小米已经成为印度市场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品牌,据IDC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份额占比为30.3%。当然,印度市场和国内手机市场的相似性,小米得以将在国内市场的经验基本复制,至于在欧美等市场,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但全查网小编相信,保持高效,始终是最核心和本质的要求。

小米八年,值得思考以及借鉴的东西还有很多。当然,八年的时间也注定小米还不够完美,技术积淀、供应链掌控、线下等方面存在不足,甚至有些仍为消费者所诟病。但是上市之际,港交所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回看过去,举杯纪念,如果还有什么话要说,那小编觉得应该是:

一杯敬效率,另一杯还是敬效率。

关键词:

责任编辑: